※ 逢人結恩不結怨,必能和諧相處、生活愉快。
※ 為他人減少煩惱是慈悲,為自己減少煩惱是智慧。
※ 奉獻是為了報恩,懺悔是為了律己。
※ 只要少鬧一些無意義的情緒,便能少製造一些不必要的煩惱。
※ 一個笑容,一句好話,都是廣結善緣的大布施。
※ 認清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無常的事實,就能完成內心世界的真正平安。
※ 勤於照顧眾人的苦難是大福報,樂於處理大家的問題是大智慧。
※ 凡是盡心盡力以利益他人來成長自己的人,便是一位成功者。
※ 做人處事要「內方」而「外圓」,「內方」就是原則,「外圓」就是通達。
※ 多積一點口德,少造一點口過,就是培福求福的大功德。
※ 人生要在和諧中求發展,又在努力中見其希望。
※ 少點成敗得失心,多點及時努力的精進心,成功機率自然會增加。
※ 順逆兩種境遇都是增上因緣,要以平常心與感恩心相待。
※ 成熟的人不在乎過去,聰明的人不懷疑現在,豁達的人不擔心未來。
※ 環保最重要的觀念就是「簡樸」,簡樸一點過生活,就是生活環保。
※ 失敗了再努力,成功了要更努力,便是安業樂業的準則。
※ 凡事要正面解讀,逆向思考。
※ 清楚知道自己的「需要」,化解個人欲望的「想要」。
※ 對於「生命」,要充滿無限的希望;對於「死亡」,要隨時做好往生的準備。
※ 內心的苦難,增長我們的智慧;生活的苦難,增進我們的福報。
※ 聽到流言,先要靜下心來反省自己,有則改之,無則勉之。如果心浮氣躁,流言的殺傷力會更大。
※ 做老闆,得失心要少一些,把誠心、信譽放在心上,便會有勝算。
※ 家庭的溫暖在於互敬互愛,家庭的可貴在於互助互諒。
※ 過去、未來、名位、職稱,都要看成與自己無關,但求過得積極、活得快樂,便是幸福自在的人生。
※ 化解不愉快的方法,是要誠懇、主動、明快,不要猶豫、被動、等待。
※ 學歷不代表身分,能力不代表人格,名位不代表品德,工作沒有貴賤,觀念及行為卻能決定一切。
※ 做世間事,沒有一樣沒困難,只要抱著信心和耐心去做,至少可以做出一些成績。
※ 活在當下,不悔腦過去,不擔心未來。
※ 減輕壓力的好辦法,就是少存一些得失心,多用一點欣賞心。
※ 對於過去,無怨無悔;對於未來,積極準備;對於現在,步步踏實。
※ 不要光是口說感恩,必須化為報恩的行動。
※ 凡事先不要著急,找對人,用對方法,在適當的時機,即可安然過關。
※ 把自我的利害得失放下,才能有通達天地萬物的智慧。
※ 把病交給醫生,把命交給菩薩,如此一來,自己就是沒有事的健康人。
※ 人往往因為沒有認清自己,而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困擾。
※ 人生第一要務是學做人,那一切,是盡心、盡力、盡責、盡份。
※ 處理私人的事可以用「情」,處理公共事務就必須用「理」。
※ 與其爭取不可能得到的東西,不如善自珍惜運用所擁有的。
※ 不要管過去、未來,以及所有一切的好壞,最好只管你自己的現在。
※ 若能真正放下一切,就能包容一切,擁有一切。
※ 提得起是方法、是著力的開始,放得下是為了再提起;進步便在提起與放下之間,級級上升。
※ 不要跟他人比高比低,只要自己盡心盡力。
※ 我們的環境從來沒有好過,也沒有那麼壞過,就看自己怎麼看待。
※ 災難之後,是往正面思考的契機,人可以由災難中得到很多教訓。
※ 只要無所貪求,無所執著,即能保有尊嚴,他人是奈何不得的。
※ 若能珍惜當下每一個因緣,每一個當下,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※ 任何事如果把自己放進去,就有問題、有麻煩。
※ 快樂,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多少,而是來自內心的知足少欲。
※ 說話算話,用真心講實話,用好心講好話,就是立言。
※ 雖然身為平常人,責任心要擔起來,執著心應該放下些。
※ 忙時不要覺得無奈,閒時不要覺得無聊,才不致隨波逐流,茫茫然不知所以。
※ 一帆風順時,不要得意忘形,一波三折時,不必灰心喪志。
※ 如果心量狹小又貪得無厭,縱然生活富裕,仍然不會快樂幸福。
※ 面對生氣,要學會「反觀自照」,照一照自己的心念,問一問為什麼要生氣?
※ 人生要在安定中求富足,又在鍛鍊中見其莊嚴。
※ 擁有穩定的情緒,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基礎。
※ 心不隨境,是禪定的功夫;心不離境,是智慧的作用。
※ 以退為進、以默為辯、以奉獻他人為成就自己的最佳方法。
※ 佛在心中,佛在口中,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。
※ 慈悲是具有理智的感情,智慧是富有彈性的理智。
※ 南北東西都很好,行住坐臥無非道;心中常抱真慚愧,懺悔報恩品最高。
※ 修行人要開誠佈公、真誠相待,不存邪念惡念,就是所謂的「直心是道場」。
※ 當煩惱現前,不要對抗,要用慚愧心、懺悔心、感恩心來消融。
※ 踏實的體驗生命,就是襌修。
※ 擁有身心的健康,才是生命中最大的財富。
※ 呼吸即是財富,活著就有希望。
※ 一鉢乞食,千家飯,孤僧杖竹萬里遊;隨緣應化莫擁有,緣畢放身撒兩手。
※ 被煩惱撞著了,此時最好享受自己呼吸的感覺。
※ 放下不等於放棄,是為脫困,是為提起;要能放不才能提起,提放自如才是自在人。
※ 朝山禮拜來修行,祁福消災願易成;口唱耳聽心恭敬,三步一拜向前行;身心舒暢好感應,
業消障除福慧增。
※ 常念觀音菩薩,心安就有平安。
※ 佛法無他,只有壹味,自利利人的解脫味也。
※ 神龍潛藏深潭大澤,猛虎高臥危崖險窟。
※ 天不錯地不錯是心錯,他有理你有理我沒理。
※ 誘以名利權位不動心,陷於千軍萬馬無所懼。
※ 權勢財富屬社會共享,禍福苦樂乃個人因緣。
※ 莫怨孝子賢孫何其少,但問養育兒女怎麼教。
※ 路遇懸崖峭壁走過去,巧過人間仙境莫逗留。
※ 遇事正面解讀逆向思考,成事確立方向鍥而不捨。
※ 南山老松早已衰老,北斗壽星尚甚年輕。
※ 安寧身心靈,安定家與業。
※ 放下萬緣時,眾生一肩挑。
※ 道心之中有施無畏。
※ 河山猶在,景物遷移;日月長運,人事全非。
※ 駕行般若船苦海普渡,常登涅槃山心性不動。
※ 倚般若杵碎萬千障礙,運福德斧建人間淨土。
※ 漫漫長夜無夢春宵短,茫茫苦海有船彼岸近。
※ 學問的領域重在研究,經驗的範疇則為實踐。
※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是入慈悲門。
※ 天上人間樂與苦,自心造作自身受。
※ 若見心中如來藏,三界火宅化紅蓮。
※ 有大智慧有大願,無量福德無量壽。
※ 悲善拔苦慈予樂,智火滅罪慧斷惑。
※ 慈悲必春風化雨,智慧當日光普照。
說出來很容易,但做起來不是件簡單的事,需要慢慢去體會其中的奧妙。